□湖北省蔬菜辦公室
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及全省黨委農辦主任、農業農村局長視頻會議精神,扎實開展高效菜園建設,示范引領全省蔬菜產業結構調優、生產方式調綠、菜園效益提高,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,特制定本實施方案。
一、建設目標 (一)規模目標。選擇一批產業優勢突出、生產基礎較好、帶動能力較強的市、縣、區,結合蔬菜“三增三減”健康栽培主推技術、協同推廣計劃和科技創新行動,2020年在全省示范建設高效菜園30萬畝。其中,武漢蔡甸區2萬畝;十堰鄖西縣1萬畝;襄陽棗陽市2萬畝;宜昌長陽縣2萬畝、當陽市2萬畝;荊州石首市2萬畝;荊門京山市2萬畝、東寶區1萬畝;孝感云夢縣3萬畝、漢川市2萬畝;黃岡麻城市2萬畝、浠水縣2萬畝;咸寧嘉魚縣3萬畝;恩施利川市1萬畝;天門市2萬畝。 (二)效益目標。高效菜園建設示范區化肥用量減少10%以上,化學農藥用量減少10%以上,蔬菜畝平增產3%左右,每畝實現節本增收500元以上。
二、建設內容 (一)優選品種及茬口模式。一是選用適合我省露地、設施生產的抗病抗逆蔬菜新優品種。二是根據市場需求,選擇合理輪作的周年茬口高效種植模式,采用集約化育苗、避雨栽培等技術,提高蔬菜品質和效益。三是實施土壤連作障礙修復技術,采取底肥增施功能微生物和有機肥,結合間作、輪作等措施,有效克服連作病害。 (二)推廣蔬菜“三增三減”健康栽培技術。一是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。實施精準配方施肥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等技術,結合緩釋肥料應用,減少化肥用量。二是推廣農藥減量控害技術。綜合運用生態、農業、生物、物理防治,科學應用化學防治,有效控制病蟲害,減少化學農藥用量。三是推廣輕簡化機械化技術。推廣“水、肥、藥一體化”技術,通過噴滴灌方式,實現灌水、施肥、施藥便捷高效。推進農機農藝融合,示范推廣機械耕整、播種、移栽、采收,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,降低生產成本。 (三)推廣菜園清潔技術。一是示范推廣廢尾菜資源化利用技術,推進廢尾菜飼料化、肥料化、基質化、原料化、能源化處理。二是推廣使用長壽無滴膜、可降解農膜,實施殘膜回收,減少環境污染。 (四)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。強化源頭管控,將產前、產中、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生產管理,嚴格投入品管理、生產檔案、產品檢測、基地準出、質量追溯等五項制度,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。 (五)完善產地配套設施。示范建設產地分揀包裝、冷藏保鮮、倉儲運輸、初加工等設施,集中資源、補齊短板,綜合提升蔬菜產品商品性,擴大銷售半徑。 (六)加強產品品牌創建。推進蔬菜產品“二品一標”認證,積極培育區域公用品牌,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,創響“土字號”、“鄉字號”、“老字號”特色蔬菜品牌,提升市場競爭力。 (七)建立健全市場運行機制。推進產銷銜接,實行合同式、訂單式生產,促進優質優價。發展全產業鏈,加快產業鏈延伸、多功能拓展、多業態復合,促進三產融合,提升生產效益。
三、主要保障措施 (一)強化組織領導。高效菜園建設列入省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清單,各地要提高認識,積極推動,細化實施方案,強化工作落實,建立工作檔案。各創建市、縣、區于本年度年中、年末分別將工作進展和年度總結材料報省蔬菜辦公室。 (二)強化示范推廣。注重技術落地,效果落實。各創建市、縣、區領辦核心示范基地2個以上,核心示范區設施蔬菜面積不少于100畝,露地蔬菜面積不少于500畝。 (三)強化服務指導。加強產、學、研協作,依托當地生產技術部門,在關鍵農時季節,組織相關專家指導,開展現場觀摩活動。各創建市、縣、區組織蔬菜生產經營主體集中培訓1-2次,培訓菜農100人次以上,培養懂技術、會經營、能示范的本土新型職業菜農。 (四)強化宣傳引導。各創建市、縣、區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成功做法,及時總結經驗,宣傳典型,組織新聞媒體跟蹤報道,營造良好氛圍,輻射帶動周邊及全省推廣應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