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植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基礎產業,是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產業。近日,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》(簡稱《規劃》),《規劃》緊緊圍繞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這一首要任務,統籌保數量、保多樣、保質量,以全面推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為基本要求核心,提出了“十四五”種植業發展的指導思想、基本原則、發展目標。
立足資源稟賦調整優化種植結構
《規劃》系統總結了“十三五”種植業發展成就,分析研判“十四五”時期種植業發展面臨外部內部的挑戰和機遇,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環境不斷優化、市場驅動更加強勁、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升等機遇,加快促進種植業全面轉型升級,開啟我國現代種植業發展新征程。到2025年,全國種植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,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明顯提升,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,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,種植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。
在保供能力上,區域布局更加合理,品質結構更加優化,供給體系適配性明顯增強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,確保總產量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,跨上1.4萬億斤臺階,守住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底線。油料力爭新增面積2500萬畝以上,棉花、糖料保持合理自給水平。蔬菜、水果、茶葉等穩定發展,安全均衡供應水平明顯提高。
在質量效益上,現代種植體系基本建立,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取得明顯成效。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持續改善,規模化經營、社會化服務、標準化生產、數字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,產業價值鏈結構持續優化,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,生產效益偏低的狀況顯著改善。
在綠色發展上,耕地、水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,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的種植業生產制度初步建立。化肥化學農藥減量化取得新成效,節水農業發展取得新進展,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大面積推廣應用,種植業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新進步。
《規劃》重點明確了糧食、油料、棉花、糖料、蔬菜、水果和特色作物等7個主要產業的發展思路、目標定位、重點區域和主要措施。到2025年,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.5億畝以上,其中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、口糧穩定在8億畝以上;油料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.2億畝以上;棉花播種面積穩定在4800萬畝左右;全國糖料種植面積穩定在2300萬畝左右,總產量1.2億噸以上;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3億畝以上,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1.5億畝以上、產量2.0億噸以上。
在區域布局方面,《規劃》對東北、華北、長江中下游、華南、西南、西北及青藏等6個主要區域的耕作制度、種植結構做了科學部署,為推進“十四五”種植業內部作物間、區域間統籌協調發展提供目標,指明方向。
聚焦重點作物,明確七大任務
據介紹,《規劃》圍繞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和種植業發展轉型升級,聚焦糧棉油糖果菜茶等重點作物,明確七大任務,即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、提高大豆油料綜合產能、提升棉糖等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、促進果菜茶多樣化發展、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、增強防災減災能力、提高全產業鏈發展質量,提出了23項重點工作舉措。
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包括夯實生產基礎、推進種業振興、創新技術裝備等;提高大豆和油料綜合產能包括建設高標準生產基地、提升生產技術水平、強化產業綜合開發等;提升棉糖等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包括建設生產保護區、推進品種更新換代、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等;促進果菜茶多樣化發展包括優化結構布局、發展特色產業、提升質量效益等;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包括推進化肥綠色增效、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、推進節水增產增效、構建綠色種植制度等;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包括推進科學防災減災、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等;提高全產業鏈發展質量包括推動規模化經營、推動產業化開發、推進信息化管理、推進市場化運營、推進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等。
有關專家表示,《規劃》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引領性。要積極引導整個行業認識了解“十四五”期間種植業發展的目標任務,積極參與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。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、強化政策投入、增強科技支撐、健全法治保障、廣泛宣傳引導,凝聚促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,如期實現2025年種植業目標任務。
|